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县域医疗集团的推进至关重要。县域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把医疗水平提升和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完善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构建起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危急重症救治“快速通道”,筑起县域医疗服务的新高地。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全面的医疗服务,彰显了县域医疗服务的新高地。
区域影像中心,作为“五大中心”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DR、CT、磁共振等专科领域阅片需求快速增长,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影像检查是临床医生的“眼睛”,但基层医院医生的诊断能力有限,面对病情比较复杂的病人时常觉有心无力;上级医院专家分身乏术,无法在基层医院长期坐诊。
博为区域影像中心,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出发,在多个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的PACS网络系统,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区域内不同医院之间的影影像资料资源共享和远程会诊阅片诊断,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优化利用,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接下来,小编基于博为多年积累计的实际案例与实践经验,探讨探讨区域影像中心在推动县域医疗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资源共享与服务同质化
区域影像中心通过设备和机构的“一体化”,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还提高了设备和人员的利用效率,患者在基层卫生机构便可以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同质化的诊断服务。
2、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区域影像平台,各医院将影像、医疗数据在区域层面统一归档存储、管理和分析,为全区健康规划提供数据决策支撑。这种集中管理和互联互通的模式,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3、 远程医疗服务发展
患者在基层医院拍片后,数据上传至区级医院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由上级放射医生出具具诊断报告,并把结果反馈给卫生院,实在患者足不出户“看”专家医生。
4、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通过建设“五大中心”加速构建区县域内新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群众看病的地域限制,让群众能在基层看得好病。
5、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五大中心”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如CT等先进设备的引进,加持上级医院医生的远程诊断支持,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
6、优化急诊急救网络
区域影像中心作为急诊急救网络的一部分,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随访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实现区域急救医疗资源统一应用,加速准确诊断的过程,减少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焦虑感。
目前,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市、区通过建立区域级医学影像中心平台,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影像检查信息共享和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分级诊疗,在提高县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的同时,也为国家医疗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博为软件也将继续深化区域影像中心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推动县域医疗服务新高地建设,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