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付费方式改革等,以电子病历为载体的医学文本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不断攀升,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的病历质量控制也有了更高要求。
目前,不少医院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历质控全流程管理模式。一直以来,临床医生是病历质控的第一道关口,但因为临床医生每天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书写电子病历上。病历质量控制依赖于出科室之后的终末质控环节。
加之质控人员短缺,而人工审核存在覆盖面低、效率低、质量低等问题,让医院的病历质控与检查工作趋于形式化,问题病历尤其是病历中存在的内涵缺陷难以发现,从而导致问题病历无法得到及时修正。
虽然,当前一些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已接入了数字化病案质检系统,并与HIS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但由于系统仅限于病历的时限性、完整性等形式质控,缺乏全面的质控功能,仍无法满足最为繁杂与关键的内涵质控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期望通过人工智能加持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病历病案质控的全覆盖,以提高病历质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博为电子病历AI质控系统成为医院提高病历质控质量的重要工具。
博为AI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基于国家、省级、医院标准,搭建智能化规则引擎,利用NLP、医学知识库等技术,智能解析医院全量病历信息与患者全病程数据,自病历开始书写到首页编目归档,实现了全病历、全过程的AI辅助管理,从诊中质控到终末质控进行全流程质量监管,实现整个流程闭环管理,从源头改善病历书写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当临床医生书写病历时,系统会对病历内容进行实时检测与校验,主动提示医生当前文书存在的质量缺陷,实现事中监测与实时干预,让临床医生能及时发现运行病历填写中存在的形式和内涵缺陷。
例如:当病历中主诉为“胸闷、心悸2天,再发加重10天”,临床医生做出“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时,系统会实时给予“主诉不能导出第一诊断”的提醒,促使临床医生能及时修正。
同时,博为AI电子病历质控系统能实现“医生质检-科内质检-终末质检”三级质控,对于终末病历质控环节把控也同样出色。
系统打通质控科与临床端的在线联动通道,当质控科人员在系统进行通过或驳回的确认操作时,驳回原因和修改建议会在医生端同步提醒,提醒医生及时修正。医院通过上线AI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可以大幅提升病案管理流程的管理效能,改善医院病案终末质量。
“系统上线后,我感受到明显变化是,病历中常被遗漏或简化处理的既往史、过敏史、入院记录等,以及复制粘贴的问题,有了很明显的改进。再一个就是病历的及时性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我们医院的甲级病历占比。”